快撑不住了!冯德莱恩对华“求和”?答应3个条件,就放弃制裁?

Connor 欧易okex交易平台 2024-10-30 36 0

据上观新闻报道,中国机电商会近日发布关于中欧价格承诺谈判的声明: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后,在12家电动汽车企业授权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简称中国机电商会)按照本案调查程序要求,于8月24日代表企业向欧委会提交价格承诺方案。自9月20日起的20余天中,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8轮密集磋商,经过艰苦努力,双方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的核心关切问题,双方还存在重大分歧。到目前为止,磋商仍未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本次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同意开展进一步磋商。也就是说,即便欧委会在10月30日按期作出终裁,双方仍然可以谈,中方也可以持续为取消关税同欧方进行磋商谈判。在新一阶段的磋商谈判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则,就是双方继续坚持以价格承诺作为解决途径。价格承诺,就是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确定一个都可以接受的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最低出口价格,出口商承诺其出口价格不低于这个数字。要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双方的互信。

快撑不住了!冯德莱恩对华“求和”?答应3个条件,就放弃制裁?

自9月20日以来,北京和布鲁塞尔代表已举行了八轮谈判。德国《商报》称,北京方面对欧盟的态度做出了愤怒的反应,中欧面临贸易战。商务部已经警告,除了就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反补贴税进行磋商外,不要与个别汽车制造商进行额外的价格谈判。这将“动摇谈判和互信的基础”。迄今为止,中方在谈判中“表现出了最高程度的诚意和灵活性”。欧盟此前拒绝了中方关于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在欧洲销售强制最低价格为3万欧元的提议。

前不久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就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进程进行回应:目前为止,中方已展现最大诚意和灵活性,双方在一些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由于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磋商还存在重大分歧。中方已正式邀请欧方技术团队尽早来华,继续下一阶段面对面磋商,并为此做好了一切准备,正在等待欧方回复。

前不久,欧盟成员国代表就欧委会提交的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进行了投票表决,在此轮投票中,欧盟仍以优势票数通过对华电车加征关税的提案,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45%的关税。随后,中方立刻展开反制手段,商务部宣布,自10月11日起采用保证金形式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可以说中方这一反击一出手便见效,在商务部刚宣布该决定后,法方就向中方表态,希望就关税问题与中方进行深入谈判,以此来缓解紧张气氛。

快撑不住了!冯德莱恩对华“求和”?答应3个条件,就放弃制裁?

展开全文

从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以来,德国方面就明确表示反对,并在公开场合多次“唱反调”。这样的态度也不奇怪,毕竟德系车辆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中国,这些收入也是德国经济构成的主要部分,一旦制裁落地,德国车企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甚至面临企业缩减、公司裁员的处境。然而制裁草案最终还是通过了,不过欧盟委员会也没有把话说死,强调草案并非最终决定,还会继续和中国进行沟通。但中欧接连磋商了8轮没有效果,德国开始坐不住了,主动寻求和欧盟委员会的对话。

就在中欧在关税问题上争执不休的时候,已经脱欧的英国却找到了一条不同的路,英国商贸大臣乔纳森表示,英国不会像欧盟那样对中国电动车征税,还希望能与中国增强经贸合作。英国的这一表态,既有“脱欧”后的独立考量,也有务实的经济利益驱动,英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扩大市场,弥补“脱欧”带来的经济损失。英国也希望借此机会,提升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摆脱欧盟的“阴影”,英国的做法,无疑是对欧盟的一种“嘲讽”,曾经的“难兄难弟”,如今却“分道扬镳”。

欧盟这次的举动,表面看起来很强硬,但实际上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崛起,已经对欧洲传统汽车行业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中国电动车因为价格实惠、技术先进和产品优秀,正在快速占领欧洲市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提出了三个条件,想限制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 第一,中国要对之前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进行补偿,第二,中国车企要在欧洲市场提高售价,不能再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第三,中国要加大对欧洲的投资,特别是汽车行业。

快撑不住了!冯德莱恩对华“求和”?答应3个条件,就放弃制裁?

欧盟加征关税的真实目的,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本土企业,而是为了打压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维护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崛起,对欧洲传统车企构成了巨大挑战。欧盟希望通过关税壁垒,为欧洲车企争取转型时间,同时限制中国电动车进入欧洲市场,以维护自身在汽车产业的霸主地位。这种以保护主义为幌子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全球电动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方邀请欧盟来华磋商,本意是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为欧盟在访问中国的同时,也可以参观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生产工厂,了解更细致的先进技术,让欧方体验到差距。如此一来,欧盟也将认识到与中国的合作就将是利大于弊。而且如果欧洲降低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中企也会更加积极地在欧洲投资建厂,这是双赢的结果,冯德莱恩和法国应该很清楚这一点。当然,如果欧盟选择做继续作茧自缚,我们也不会干涉,但是我们的企业的合法权益势必将维护到位。

评论